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- 励志成功 - 友情岁月在自然中醉饮 励志成功
友情岁月在自然中醉饮
2025-03-19 【励志成功】 0人已围观
简介我和孙荪老师的友情,就像一壶美酒,越陈越香。尽管我们不常见面,但那种深厚的情谊早已在心中烹调,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发醇厚。 孙荪老师比我大十多岁,我们是少年时期因仰慕他的学识与才华而结下缘分。他是我文学之旅中的指路人,也是我的挚友。孙老师出生于永城刘河乡,他十八岁便离开家乡求学,五十余年来,一直致力于文学评论、散文写作以及书法艺术,是当地乃至全国都有名的文化人。我虽然也是永城人的子弟
我和孙荪老师的友情,就像一壶美酒,越陈越香。尽管我们不常见面,但那种深厚的情谊早已在心中烹调,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发醇厚。
孙荪老师比我大十多岁,我们是少年时期因仰慕他的学识与才华而结下缘分。他是我文学之旅中的指路人,也是我的挚友。孙老师出生于永城刘河乡,他十八岁便离开家乡求学,五十余年来,一直致力于文学评论、散文写作以及书法艺术,是当地乃至全国都有名的文化人。我虽然也是永城人的子弟,但由于生活在不同的城市,与他相聚只得偶尔一次电话联系或节日问候,这些小小的交流就足以表达我们之间深厚的情谊。
2012年,我准备出版一本散文集,便前往郑州校对清样。当时,他异常兴奋,不仅祝贺我的成就,还亲笔题写了书名,为我的作品增添了不少光彩。在那次访问中,他虽身患眼疾,却依旧展现出了热忱和关怀。
几年后,当我出版三卷历史文化散文《文化永城》、《魅力永城》、《风情永城》,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时,孙老师即便身处困难之际,也欣然为其撰序。这份努力和坚持,让我感受到了更多的是提携、关爱和期许。在那段时间里,我也多次到他家取序,并带上了两瓶远方朋友送来的酒,以及酂城糟鱼作为礼物。那天,他笑容满面,仿佛没有任何病痛缠绵,而他的才华与架子却显得格外简朴。
“人生不相见,动如参与商;今夕复何夕,共此灯烛光。”杜甫这首诗让我联想起了每一次重逢,每一次深夜长谈,那种亲切与热望,如同千言万语一样丰富而真实。一晃时间过得飞快,我们聊了一整晚,最终不得不分别。然而,即使如此,那份友情却如同美酒一般,不论久远还是短暂,都能让人回味无穷。
后来,当孙老师被邀请以赋体形式创作关于永城市史文化的一篇文章时,他虽然身体状况并不佳,却仍旧坚持完成任务。他抱病工作,不仅要求我搜集资料,还亲自去 永城考察,与当地各界人士座谈,以确保作品的准确性。他用自己的行草书体,将《永城赋》题字并赠予故乡,那份赤子之情跃然纸上,是最好的证明。
2016年1月,当河南省作家协会计划在太丘古镇设立创作基地时,我被托管给他,请他题匾,以“太丘书院”为内容。他毫不犹豫地答应,并且约定如果取字成功,要开怀畅饮。尽管考虑到他的健康问题,我们并未真正畅饮,但那场闲谈充满了温馨与智慧,使我们的关系更加牢固。
孔子的教导“德不孤必有邻”,正是这种传统智慧照亮了孙老师晚年的生活信念。而每次重逢,每次交谈,都像是山竹绕茅舍、庭中有寒泉般自然平静,又如西边双石峰引望堪忘年般悠长。我们的友情,就像这样的美好事物,无需喧嚣,只要静下心来,就能品出其中独特的韵味。